端午節快到了→明明還有半個月!
我製作出此生第一粒親手包的粽子,搭拉~~
貓毛粽真的有粽子的香氣,因為棉線是我前天吃粽子留下來的www
還有這小碟子本來就是淺綠中帶褐斑,不是我太久沒用發霉。
說到粽子,南部粽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。
香菇、花生、肥肉、鹹蛋黃、蝦米、魷魚,再淋上花生粉、醬油膏,
絕妙!
離開台南到台中念書後的某日,
夜市一家小攤的招牌動搖了我對粽子的認識:
香菇粽 25
花生粽 25
肉粽 25
蛋黃粽 25
「有人這樣賣粽子的?」我詫異地問身旁的人。
「有什麼問題嗎?」
「他把粽子裡的食材拆開來耶!」
太不可思議了,為什麼要拆散粽子一家人?
而且只單包一種料也敢賣25元!
我激動地解釋一顆粽子之所以是粽子,在於它擁有充實飽滿的內涵,
揉合香菇的多汁、花生的鬆軟、肥肉的油脂、鹹蛋黃的綿密、
蝦米的香氣、魷魚的口感,
對方聽後淡淡地回了一句:「是喔。」
我想他一定是沒吃過南部粽,才會覺得單一口味的粽子是可接受的。
這個人,在認識我之前的確沒吃過南部粽,可他從不覺得遺憾,
跟不重吃的人討論美食,是很有挫敗感的,
我跟這個人交往了十年。
網路上查到的資料說,粽子分五種:
台灣肉粽、客家粄粽、鹼粽、廣東裹蒸粽、湖州豆沙粽。
啊,都好想吃喔。
前陣子偶然在路邊買到野薑花粽,
口感香氣很清新,台北哪裡還買得到呢?
全站熱搜